2020年10月20日,由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首次线上直播会议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峰会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的BT+IT技术,从生命科学尤其是组学角度聚焦生物遗传进化、生物防控、人类健康等相关议题,目的在于分享交流科研成果,开拓科研思维,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共同促进基因领域的发展。
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始于201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累计邀请逾600名专家学者进行大会主题报告,5000余名与会科研人员、近百家大众及行业合作伙伴、媒体朋友参加此盛会,在业界形成了较高的行业影响力和认可度。
大会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出席本次大会的嘉宾有: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陈润生院士
中国科学院 康乐院士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 汤富酬研究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姜雨教授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刘志瑾副研究员
浙江大学 张亮生教授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江会锋研究员
Nanopore公司战略客户经理 王海
【大会致辞】
会议伊始,由百迈客董事长兼CEO郑洪坤对大会致辞,郑洪坤先生首先对演讲嘉宾、参会者和媒体对于本次会议的支持表示感谢。讲述了举办此次峰会以学术交流分享,促进科研发展为目的。其次指出百迈客将始终坚持“生物科技创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企业使命,坚持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最后表示,面对疫情,百迈客人通过连夜上线“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分析综合平台”的方式为抗击疫情不断贡献力量。面对这不平凡的一年,百迈客人共同对抗疫情,团结奋进。
【学术交流】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润生院士对基因组、大数据与精准医疗和人工智能做了报告,以实际案例讲解了基因测序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医疗体系将从诊断治疗到健康保证发生本质变化。并表示RNA药物具有显著的发展前途,同时也介绍了长链非编码核酸药物也将成为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望为肿瘤的治疗制造新的机会。最后,陈院士表示大数据、精准医学一定会为全民的大健康、为产业的大市场服务,同时也为原始创新带来巨大的机遇。
中国科学院康乐院士介绍了蝗灾对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的重大威胁。为了揭示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该研究团队发现和确立了一种释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化合物:4—乙烯基苯甲醚(4VA),并通过化学分析、行为验证、神经电生理记录、嗅觉受体鉴定、基因敲除和野外验证等多个层面对4VA作为飞蝗群聚信息素进行了全面、充分的鉴定和验证,使蝗虫的绿色和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康老师的精彩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热议。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汤富酬研究员展示了人类胎儿生殖细胞FGCs在不同时期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和染色质可及性。揭示了在一系列关键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基因的启动子区具有阶段特异性的染色质可及性特征。随后,经人FGCs体外培养系统,发现了BMP信号通路促进FGCs的细胞增殖,并通过调控其配体基因的染色质可及性来调控WNT信号通路。汤老师的报告充分展示了利用单细胞功能基因组学技术体系研究人类生殖系细胞发育巨大意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姜雨教授风趣而系统的解析了世界山羊品种的遗传来源,并在山羊上鉴定出关键抗病基因MUC6。展示了基于世界主要家畜的SNP和CNV等变异信息和频率构建的家畜遗传变异数据库。最后表示其研究团队构建了适用于中国绵羊和山羊的基因芯片,将为羊的基因组选择育种服务,而该芯片也将进入分析应用阶段。姜老师的研究结果引起了线上基因组学相关领域众多学者的热烈讨论。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志瑾副研究员详述了乌叶猴属中黑叶猴种组、银叶猴种组、郁乌叶猴种组三个种组演化地位和种群动态。并对石山叶猴和雨林叶猴两大类群以及黑叶猴种组的分化情况进行了深入阐述。研究最后推断EDNRB基因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在白头叶猴遗留下来的环境适应性毛色表型的关键机制。刘老师的报告使相关领域学者对灵长类生态分类群中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和生理-形态适应机制有了新的认识。
浙江大学张亮生教授对超高质量的蓝星睡莲基因组构建、睡莲的花发育ABC基因鉴定、睡莲的花香和花色合成途径等研究结果进行了详述。并阐述了可作为培育蓝色花瓣花卉的候选基因。除此之外还展示了满天星、百合及其它知名花卉基因组,以及相关基因编辑研究近况与结果。张老师团队的研究将有望建立具有市场潜力的模式花卉品种。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江会锋研究员通过中药植物基因组学数据,详细的解析了自然界植物复杂生物代谢途径,生物合成的基本规律与生物催化的反应机理。江老师研究团队创建的植物源天然产物微生物细胞工厂,已实现了汉黄芩素等黄酮类、薯蓣皂素等萜烯类、川芎嗪等生物碱类等植物源天然产物微生物合成。合成生物学结合基因组学的研究将为颠覆中草药活性成分传统生产模式奠定基础。
会议的最后来自Nanopore公司战略客户经理王海详细的介绍了Nanopore纳米孔测序平台技术原理、建库方式及技术特点,通过实测数据以及文章案例展示了长度长序列在重复区域从头组装、在变异检测以及甲基化检测中的优势。同时也展示了Nanopore平台在抗击新冠的战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报告充分展示了Nanopore实时、快速、便捷、超长读长、低成本的特点。
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下,第七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成功落下了帷幕!通过这次峰会,充分展示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加强了行业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促进了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对我国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信每一位参会人员都受益匪浅,2021年,让我们共同期待“第八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我们将继续秉承大会“解读基因、助力科研”的使命,努力将此论坛打造成行业标杆性学术交流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