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分析是利用极端性状个体混池快速进行功能基因挖掘的常用方法,广泛应用在植物基因克隆方面。SLAF-seq是百迈客自主研发的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通过对基因组特定的酶切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在降低基因组复杂度的基础上,又获得大量的基因组变异信息,在群体遗传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SLAF-seq和BSA分析完美结合(SLAF-BSA)进行功能基因定位,是一种快速、准确、性价比极高的分析策略。日前,由百迈客和扬州大学陈学好教授课题组合作,利用SLAF-BSA策略定位黄瓜耐淹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的Plant Journal杂志。本期图谱君将对这一成果解读,同时文末继续有基于遗传群体进行基因定位的国自然标书,期待能给大家3月份的国自然基金申请带来一些灵感。
英文标题:The major-effect QTL CsARN6.1 encodes an AAA-ATPas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waterlogging stress tolerance through promoting adventitious root formation
中文标题:CsARN6.1编码的AAA-ATPase基因通过促进不定根形成增强黄瓜耐水淹性
发表期刊:the Plant Journal, 2018
影响因子:5.90
背景
高等植物需要一定量的氧气来保持代谢和生长,然而在水淹状态下,土壤中氧含量比正常情况下低320,000倍,植物根系可利用氧气含量降低,进而影响植物根系的很多生长和代谢生理过程。水淹情况下,大量有害物质积累也会造成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以上变化将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干物质积累以及植物最终的产量。所以,分离植物耐水淹基因、揭示耐水淹分子机制、开展耐水淹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黄瓜是重要的蔬菜品种,其根生长浅,对氧气需求较为严格,这造成它对水淹胁迫非常敏感。在水淹胁迫下,黄瓜下胚轴通过产生不定根来获取氧气,以适应水淹胁迫。为解析水淹胁迫下黄瓜不定根生产现象的遗传学机制,研究者曾利用耐水淹材料Zaoer-N 和不耐水淹材料Pepino构建的群体进行QTL定位,已经分离了一个控制不定根数目的主效QTL ARN6.1,该QTL在多年的实验均解释了较高的表型贡献率。本研究将对该QTL进行精细定位,确定引起性状差异的基因,并进行多方面的验证。
材料方法
主要结果
1.不定根数目是数量性状且与水淹胁迫耐受力显著相关
表型观察发现,水淹处理7天后,Zaoer-N幼苗下胚轴生长出许多不定根,而Pepino几乎没有(图1);通过对F2群体表型统计,所有子代的不定根数目表现出正态分布,这也说明了该性状为数量性状(图2)。另外,对F2群体的949个个体进行水淹耐受力评估打分,发现不定根数目与水淹耐受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72(P = 0.05),这表明不定根数目可以作为衡量水淹耐受力的可靠指标。
图1 Zaoer-N和Pepino不定根生长情况
图2 F2群体不定根数目分布统计
2、ARN6.1的初定位
利用SLAF-seq的方法对亲本及两个极端混池进行测序,亲本测序深度分别为29.18×和22.85×,两个混池的深度分别为50.6×和53.72×,以9930为参考基因组,利用△SNP-index和ED的方法计算显著关联位点,将关联区域定位在6号染色体标记SLAF_marker_192310和SLAF_marker_192096之间,区间大小301kb(图3)。
图3 BSA定位结果
3、ARN6.1的精细定位
利用定位区间侧翼SLAF标记(SLAF_marker_192310和SLAF_marker_192096)上的SNP,分别各开发KASP标记(KASP1和KASP13),并对2274个F2子代进行分型,获得33个重组个体;再在KASP1和KASP13之间开发11个KASP标记,对33个重组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共得到8种单倍型。结合重组个体基因分型和表型数据,将ARN6.1定位到61.5kb的区间(KASP10和KASP11)(图4a)。为进一步缩小区间,利用KASP10和KASP11对4417个F2个体进行分型,得到6个重组个体,这6个重组个体分别自交得到6个F2:3家系,然后利用新开发的5个dCAPS对F2:3家系进行分型,结合所有表型数据,最终将ARN6.1定位在36.1kb的范围内(图4b)。对该区进行注释,共有7个基因(图4c),有趣的是,其中5个基因都被预测为编码AAA 型的ATP酶家族蛋白。
图4? ARN6.1精细定位过程
2个亲本重测序分析,在36.1kb的区间内开发到25个SNP,为确定哪个SNP与性状真实相关,研究者对100个黄瓜自交系的23个SNP(2个SNP只存在于Zaoer-N中而被过滤掉)进行分型,结合每个自交系不定根数目的表型数据进行局部关联分析,结果显示SNP02与表型有较强的关联性。对SNP02分析发现,其位于Csa6G504460的第二外显子,可能就是引起变异的SNP位点(图5a)。
图5 Csa6G504460的分离及表达量分析
4、表达分析验证Csa6G504460
前期研究中,研究者对亲本Zaoer-N和Pepino幼苗下胚轴在水淹处理后进行转录组分析,以上定位区间内的7个基因只有Csa6G504460在处理组和对照组间存在差异表达,并且差异表达只发生在Zaoer-N中(图5b)。而后,研究者对这7个基因又进行qRT-PCR分析,同样发现只有Csa6G504460在Zaoer-N的处理组和对照组间存在差异表达,并且在处理后36h表达量差异出现峰值(图5c)。另外,组织特异表达分析表明Csa6G504460在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但是在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因此,从基因表达角度验证了Csa6G504460(以下命名为CsARN6.1)的真实性。
5、CsARN6.1突变体降低ATP酶活性
基因组和cDNA序列分析显示,CsARN6.1拥有2个外显子,被预测为编码含有511个氨基酸残基的AAA-ATPase结构域蛋白,该蛋白中含有一个coiled-coil结构域(图6),前期关联到的SNP02即位于该结构域,由于该SNP的突变导致Asp被替换成Gly,Zaoer-N为CsARN6.1^Asp型,表现出较强的ATP酶活性,而Pepino为CsARN6.1^Gly型,几乎没有ATP活性(图7)。
图6 AAA-ATPase基因结构?
图7 CsARN6.1^Asp和CsARN6.1^Gly蛋白活性比较
6、转基因验证
为验证CsARN6.1的功能,将CsARN6.1^Asp转入拟南芥中,发现转基因植株的根长显著长于对照,同时,转基因植株上可以明显观察到侧根发育,而对照组则没有侧根发育(图8)。为进一步验证,研究者将CsARN6.1^Asp转入黄瓜品种Xintaimici(CsARN6.1^Gly型),并经多代自交和筛选,获得单拷贝的纯合转基因植株。发芽后3天,转基因植株的初生根长度显著长于野生型。水淹处理后,转基因黄瓜下胚轴中CsARN6.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处理后7天,转基因黄瓜下胚轴的不定根数目明显高于野生型(图9 e.f.g.h)。另外,野生型黄瓜叶片和子叶的萎黄病较转基因黄瓜严重。以上转基因结果证实CsARN6.1能够促进不定根形成和黄瓜水淹耐受力(图9 i.j)。
图8 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表型比较?
图9 转基因黄瓜与野生型表型比较?
7、ATP酶活性影响黄瓜不定根形成
前期研究发现,EDTA能够抑制AAA-ATPase蛋白的ATP酶活性。研究者通过体外实验发现,经EDTA处理的CsARN6.1^Asp蛋白的ATP酶活性相对于对照降低24%(图10 a)。随后,研究者用加入EDTA的水处Zaoer-N幼苗,以检测ATP酶活性损耗对下胚轴不定根的影响。结果发现,经EDTA处理后,Zaoer-N没有了不定根生成能力(图10 b.c)。
进化树分析显示,CsARN6.1与拟南芥At2G18190和At3G50930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图10d),而在之前研究中发现,H2O2处理拟南芥后,At2G18190.1和At3G50930.1被显著诱导表达。水淹后植物体内H2O2积累是普遍的生理响应。因而研究者尝试在水中加入H2O2后处理Zaoer-N幼苗,与无水处理的对照相比,48h后处理组植株CsARN6.1的表达量是对照组的4.3倍,与不加H2O2的水处理的对照相比,48h后CsARN6.1的表达量是对照组的2.1倍(图10 e)。5天后统计不同处理的材料下胚轴不定根数目,发现与不加H2O2的水处理的对照相比,水中加入H2O2的处理组的不定根数目增加60%(图10 f.g)。
图10 EDTA及H2O2处理对ATP酶和黄瓜生根的影响